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以信息化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7 11:4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开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并及时上新优质资源,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有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开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并及时上新优质资源,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有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动能,有助于把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信息化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是基于“技术—教育”的互构逻辑,实现技术创新向教育创新转化,推动思政课朝着更加开放、高效、智慧方向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进入到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催生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课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信息化不仅影响着现在的思政课,同时也塑造着未来的思政课,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一是信息化推动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化。思政课学习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正在倒逼教学模式优化创新和系统升级,亟需生成精准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效应和作用机理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目标性、针对性、预测性教育“不谋而合”,这就为精准思政课的出场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技术支撑。“大数据+思政课”新模式,以精准理念为指引,以精准育人为目标,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以“精准定向——精准定位——精准定法”为内在运行机制,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标准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教学规范落实到每一个步骤,教学效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助推思政课在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飞跃。

二是信息化推动思政课教学平台的智慧化。思政课教育平台面临从“小成果”到“大规模”,构筑规模化高质量教学的新任务,要求思政课教育平台借助科技之力实现智慧化转型,生成智慧教育平台。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平台和传授平台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为智慧思政课提供了可能。“互联网+思政课”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已经搭建了集资源整合、实时交流、评价反馈等功能服务于一身的智慧思政课云平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将推动思政课教学平台朝着协助式知识输出、精准化瞬时反馈、闭环式探究学习与场景化教学研究的整体化、系统性、多维度方向发展,可以智能链接思政课主客体,自动捕捉主客体的活动痕迹、智能识别教学需求信息,智慧联通教学资源,智慧治理教学活动。“互联网+思政课”将提供兼具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智慧教育平台,不仅联通了教育要素与数字世界,更联通了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推动实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育人效果。

三是信息化推动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多样态。思政课教学空间面临从“封闭式”到“开放化”的新任务,要求思政课教育教学摆脱“教室局限”和“教材局限”,实现思政课场景的转型与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电脑模拟三维空间,实现思政课教学情境的重组与整合,驱动思政课的课程资源、管理资源、师资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实践资源等转化为可触、可视、可感的兼具互动式、操作化、趣味性的场景化应用,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刺激多重感官的更直观、更形象的视听触觉材料和思维材料,造就和提升沉浸式、体验式新型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潜移默化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如,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高度还原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一些历史事件的场景,仿真历史人物的角色,把历史素材、社会实践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既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为抽象理论添加实践注脚,也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智能情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社会直接“对话”的实践空间,使学生摆脱现实物理世界的束缚,在社会角色定位和社会责任承担中实现超越现有认知的感官刺激并进行自我生产和创作,在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实现情境学习中实现知识迁移,推动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取向,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实践能力。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2/0507/2282.html



上一篇:金河办事处举行核酸检测信息化操作培训
下一篇: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荣获“中国科学院2021年网信工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