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打造中医药信息化研究“暨南模式”!广东省中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2 12: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融媒体记者蔡增瑞 近日,广东省中医药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成立。是全国第一个中医药信息化省级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

融媒体记者蔡增瑞


近日,广东省中医药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成立。是全国第一个中医药信息化省级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实验室的成立是济南师生致力于中医药信息化研究的重要结晶。以暨南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荣华教授为代表的团队在中医药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实验室将充分发挥暨南大学交叉学科优势,整合相关优质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信息化工作,探索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多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打造科研“济南模式”在中医里。成为推动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引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崭新旗帜。

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姚新生院士指出指出中医的个体特点是辨证论治,根据病情的进展随时调整方剂。当中药用于治疗疾病时,公众关心的是其效果,但当中药作为商品流通时,公众则非常重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所所长苏国辉院士表示,实验室的建立紧跟中医药的发展,希望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发挥团队成员在中医药和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专业知识,通过交叉、融合、创新,致力于建立中医药研究自主创新体系,努力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果。

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所李绍教授表示,信息化是基础工作,根本目标是解决中医本身的问题,即疾病的问题和药物。关键问题。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研究方向之间的联系。建议以突破点为例,努力解决当前的瓶颈问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正涛教授介绍,开展信息化研究的机构很多,但大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公共平台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希望实验室在原始数据的采集、信息筛选、整合、挖掘等方面,以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和方剂为对象,建设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非常有必要。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它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张成宏教授表示,建议采用协同研究的机制:第一,数据很重要,样本量大,质量好,合规合法;二是知识层面。医学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要充分沟通;三是成绩水平,要结合实践,搭建综合平台。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沈建刚教授指出,解决中医药信息化问题涉及多学科,单靠医学专家难以达到高水平.中医诊病方法,如脉诊,虽然每个中医医生对不同脉象都有自己的体会,但脉诊也有其内在规律。此外,脉诊仪在中医中探索多年,但难以突破瓶颈。利用平台吸引多学科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专家系统进行标准化,形成标准化体系。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卞兆祥教授强调,中医药数据是基础,数据整合和关联问题亟待解决。建议不同的研究方向找一个共同点作为研究课题的方向,这样才能快速出成果,然后产业化。 “济南模式”和“清华模式”可以进一步合作,形成“南北模式”。

广东省中医药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居言教授表示,实验室建设可在信息化软件开发、平台建设、并输出成果,使现有人才队伍得到提升 结合以往的研究工作,形成本实验室特色的研究风格。为实现实验室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建议企业和实验室多交流合作,共同解决实验室建设后期可能遇到的问题。

左起: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教授,广州中学王伟教授、医科大学校长苏国辉院士、广东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主任黄江康、暨南大学校长宋宪忠教授、罗维奇教授、张荣华教授,暨南大学刘居艳教授

六个研究方向

中医优势病防治关键信息特征研究

中医优势病防治的关键信息特征研究。研究内容是基于中医优势病文献开展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研究,针对退行性骨病、2型糖尿病、肿瘤等三大疑难病制定早期识别指标和预警系统;融合多源传感等信息技术,研发“家庭-社区-医院”联动老人智能健康物联网。研究目标是构建三大优势疾病临床数据库,获取早期识别指标,构建健康诊断预测模型,完成老年智能健康物联网设计。

中药方剂关键信息特征提取与智能研究

根据异病同证分治原理,主要开展临床常见证候和病证的历史理论研究。治疗规则和治疗的相关记录。以及证候的现代生物学研究,构建“病证”相关研究数据库。根据同证同治的原则,研究证候的主要特征、方证的相关记录、复方的现代物质基础和机理,构建“方证”相关研究数据库。 .基于“病-证”和“方-证”数据库,利用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病-证-方-效”关联网络。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1/0902/1924.html



上一篇:细数区域医疗信息化十八年:从概念到医疗信息
下一篇:让信息化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