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公布!探火“上海眼睛”用激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1 09: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着巡合影”图,是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了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

▲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着巡合影”图,是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了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送到火星车,再由火星车通过环绕器中继传回地面。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探火“上海眼睛”均已顺利开机,并成功下传探测数据

从天问一号传回的火星照片上,我们看到了搭载在祝融车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发出的激光留在火星岩石上的烧蚀痕迹。那一刻,太激动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技物所火星载荷研制团队的科研人员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

顺利开机后探测数据不断传回地球

环绕器上的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祝融车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是上海技物所研制的两台载荷。

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后,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于2月28日第一次开机。“这为了验证,在经历了地火旅途之后,载荷是否能正常工作。”该载荷主任设计师、上海技物所研究员何志平介绍,随后该载荷多次开机获取着陆区科学数据。在天问一号的着巡组合体着陆火星前,它所获取的数据有助于着陆区成分的判断,“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我们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预计今年七月后,天问一号环绕器将进入科学探测轨道。此时,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将正式进入工作状态。这台载荷拥有国际先进的光谱探测能力,光谱探测范围可以从0.378微米延伸至3.425微米,探测谱段多达576个。

▲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标定测试

尤其在2.5微米延伸至中波红外的3.4微米高光谱探测,是我国首次在空间验证应用。”何志平说,这个谱段很有价值,适合探测水分子和羟基,也能可靠区分水冰和干冰。在过去对地面的探测中,由于这段光谱被地球大气吸收,所以从未开展过该谱段的对地遥感观测

随祝融车踏上火星表面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直到6月4日才开机,6月5日就向地球传回了首批数据。“这些数据非常漂亮!”上海技物所副所长、月球与深空探测系列载荷指挥舒嵘介绍,这台载荷结合了主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探测、被动短红外光谱探测两大技术。

▲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地面光校调试

其中,主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探测,就是从载荷上打出一束激光,将瞄准的岩石目标变成等离子体,再对其产生的光谱进行探测——打一个点可以测60个数据。“设备灵敏度很高,而且同时采用了中国与法国两个定标板,我们的数据可以与国际上既有数据相互验证。”舒嵘说,这将有力证明我国的行星探测科研实力

成功挺过火星上的“低温考验”

“走向深空后,我们的科研要不断适应其他行星的不同条件。”舒嵘说,对于火星而言,表面最高气温在二三十摄氏度,与地球室温相当,而夜间却可冷到零下几十摄氏度,因此载荷最担心的是“低温挑战”,“在研制时,我们都以-100℃的标准来设计”。

此时,火星正进入夏季,天气相对稳定,气温也正逐渐升高,是巡火探测的好时段。舒嵘透露,根据目前情况看,火星上的低温环境与研制时估算的数值相近,落火之后基本夜间都在-80℃左右。

由于火星表面成分分析仪的定标杆、激光器都裸露在祝融车外,故而保温特别困难。“所以我们的工作时段选择在火星日的下午两点左右。”舒嵘说,这使得仪器可以自然升温,为火星车节省能源,如果在气温较低的早晨工作,就需要额外能源对设备进行加热。

环绕器上的设备也面临严峻的温度考验。环绕器上的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中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要经历低温工作、常温存储的环境,相当于在太空中一会儿被“烘烤”,一会儿温度又低至约-190℃,真可谓“冰火两重天”。为此,科研人员采用了各种温控手段,来确保载荷的性能与可靠。

在上海技物所的一间测试实验室里,2017年从生产线上下来的第一批器件,已经经历了2000次“冰火”温度循环的考验。上海技物所材料与器件中心副研究员周松敏解释说,这已超出火星任务要求的3倍。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1/0611/1734.html



上一篇: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我国首次
下一篇:黄剑雄任湖北十堰市长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